2.1 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情况
(1)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从资金来源看基本建设投入增幅明显,从资金用途看科研设备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
2011年,纳入统计的交通运输科技机构共完成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资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同口径相比2增长10.3%)。其中,基本建设资金达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同口径相比增长24.5%),占投资总规模的74.5%,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8.7个百分点);科研经费中科研设备投资完成5.1亿元,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同口径相比减少19.1%),占投资总规模的25.5%。
图1 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结构
从投资方向看,基本建设资金中,科研业务用房及设施投入6.6亿元,较上年增长9.3%(同口径相比增长16.5%),占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资总规模的32.6%,比重较上年降低3.0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1.8个百分点);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投入12.3亿元,较上年增长27.6%(同口径相比增长21.6%),占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资总规模的61.0%,较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5.5个百分点)。在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带动下,科研业务用房、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合计占总投资额的93.5%(同口径相比占总投资额的94.7%),相对于近年来所占比例70-80%而言有较大幅度提升。
图2 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资金结构(按用途)
从单位性质看,事业性科技机构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完成投资7.5亿元,占37.0%,比重较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6.5个百分点);转制为企业的科技机构完成投资1.1亿元,占5.5%,比重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降低2.5个百分点);高等院校完成投资4.9亿元,占24.3%,比重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3.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企业和其他性质科技机构分别完成投资6.3亿元和3,578万元,分别占31.4%和1.8%。
图3 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资金结构(按单位性质)
(2)政府资金在交通运输科研基本建设投资中增长较快
2011年,交通运输科研基本建设投资中政府资金由上年的6.5亿元增长为8.5亿元,增幅31.4%(同口径相比增幅38.2%);非政府资金总额由5.2亿元增长为6.6亿元,增幅26.4%(同口径相比增幅7.5%),其中,单位自筹资金由4.7亿元增长为5.9亿元,增幅25.2%(同口径相比增幅4.0%);其他资金由4,583万元增长为6,386万元,增幅39.3%(同口径相比增幅39.8%)。
图4 交通运输科研基本建设资金结构(按资金来源)
(3)交通运输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实现零突破
截至2011年底,纳入统计的交通运输科技机构共拥有实验室17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6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75个。
图5 交通运输科技机构实验室数量(按级别)
纳入统计的交通运输科技机构共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其中由交通运输部认定的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
图6 交通运输科技机构研究中心数量(按级别)
2011年11月,交通运输行业首个行业研发中心——“长江航运技术行业研发中心”通过交通运输部认定,实现了零突破。该中心分别依托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船闸通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水路公路交通安全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智能技术研究所4家科研机构,设航道整治与维护、枢纽通航、水上交通安全与防污染、信息与智能航运4个研发基地。
(4)西部地区的科研及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从办公设备来看,2011年科研办公设备完成投资额为8,891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同口径相比增长21.8%),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额分别为5,937万元、760万元、2,19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90.5%、115.3%(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3.9%、2.0%、21.5% )。从科研仪器设备来看,2011年科研仪器设备完成投资额为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同口径相比增长21.6%),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额分别为98,967万元、6,687万元、17,27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5%、24.2%、35.9%(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16.1%、18.4%、-24.0%)。总体来看,西部科研办公设备、科研仪器设备投资增幅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科研及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图7 科研办公设备投资结构(按地区)
图8 科研仪器设备投资机构(按地区)
(5)通用型科研仪器制备的投资比重大、增长快
从科研仪器设备投资结构来看,公路科研仪器设备完成投资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同口径相比降低7.7%),占科研仪器设备投资总规模的32.2%(同口径相比占26.2%);水路科研仪器设备完成投资1.4亿元,比上年降低1.8%(同口径相比降低7.7%),占科研仪器设备投资总规模的11.7%(同口径相比占12.3%);通用科研仪器设备完成投资6.9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同口径相比增长51.8%),占科研仪器设备投资总规模的56.2%(同口径相比占61.5%)。
图9 科研仪器设备投资结构(按用途)
(6)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力度加大,数量大幅度增长
截至2011年底,科研仪器设备总数为50,850台(套),比上年增长24.6%(同口径相比增长19.6%)。其中,单价5(含)-30万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共计12,399台(套),比上年增长25.4%(同口径相比增长18.5%),占科研仪器设备总数的24.4%,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降低0.2个百分点);单价3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共计1,591台(套),比上年增长51.1%(同口径相比增长33.9%),占科研仪器设备总数的3.1%,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0.3个百分点)。相对而言,单价3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数量增幅较大。
图10 交通运输科研仪器设备结构图(按设备单价)
2.2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规模继续增加,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人员数量及比重持续增长
截至2011年底,纳入统计的172个交通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总规模达到41,093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2.9%(同口径相比增长10.4%)。
图11 交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
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11,873人,占28.9%,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降低1.0个百分点);中级职称15,064人,占36.7%,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2.3个百分点);初级及其他职称有14,156人,占34.4%,比重降低6.5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降低1.3个百分点)。
图12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结构(按职称)
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13,350人,占32.5%,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降低0.5个百分点);大学本科学历18,644人,占45.4%,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降低1.2个百分点)。
图13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结构(按学历)
从学位结构看,博士学位3,485人,占8.5%,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提高0.1个百分点);硕士学位9,846人,占24.0%,比重降低0.2个百分点(同口径相比降低2.4个百分点)。
图14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结构(按学位)
(2)高等院校及转制为企业的科技机构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重较高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中,事业性科技机构5,744人,占14.0%(同口径相比占16.3%);转制为企业的科技机构3,389人,占8.2%(同口径相比占7.1%);高等院校8,244人,占20.1%(同口径相比占24.3%);交通运输企业20,137人,占49.0%(同口径相比占44.2%);其他性质科技机构3,579人,占8.7%(同口径相比占8.1%)。
图15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数结构(按单位性质)
从职称情况来看,纳入统计的交通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共计26,937人,占65.6%。其中事业性科技机构3,658人、转制为企业的科技机构2,272人、高等院校7,092人、交通运输企业11,857人、其他性质科技机构2058人,分别占中、高级职称人员总数的13.6%、8.4%、26.3%、44.0%、7.6%(同口径相比分别占15.6%、8.0%、31.1%、38.4%、7.0%),分别占本单位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63.7%、67.0%、86.0%、58.9%、57.5%(同口径相比分别占64.6%、76.3%、86.4%、58.6%、58.2%),相对于中、高级职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65.6%而言,高等院校及转制为企业的科技机构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重较高。
图16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职称结构(按单位性质)
图17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按单位性质)
备注:
1、除注明外,本章所用数据均为2011年度纳入统计的172个交通运输科技机构相关数据,并非全行业数据。
2、是指2010年、2011年均纳入统计的科技机构相关数据的对比。
3、46个行业(重点)实验室为纳入统计范围的交通运输科技机构所拥有的行业重点实验室数量,其中由交通运输部认定的行业(重点)实验室43个。